骨刻文与世界早期文字比较研究座谈会汇报文稿

骨刻文发现与研究相关问题初步分析(提要)

             刘凤君(山东大学

 

一、 发现骨刻文并认定是中国早期文字的主要根据

二、 骨刻文产生和流通的地域与分布特点

三、 初步定名“骨刻文”

四、 骨刻文研究资料的三个来源

五、 对骨刻文的几次科学测试和分析

六、 骨刻文年代的初步科学推断

七、 骨刻文的章法布局

八、 骨刻文的字体造型分类

九、 骨刻文与史前陶器符号的传承关系

十、 骨刻文是甲骨文的主要源头

十一、 骨刻文与良渚文化文字的关系

十二、 骨刻文与彝文和水族文字等关系初步蠡测

十三、 骨刻文与世界早期文字一致性的开始思考

十四、 对骨刻文的试释及释读方法初探

十五、  中国早期几大文明区域刍议

 

一、发现骨刻文并认定是中国早期文字的主要根据

2005年3月,笔者在济南鉴定文物爱好者收藏的一块有刻划的小骨头当,当时笔者认定:“这是史前的一块骨头,上面刻划的应该是字,这是一件很重要的文物,是中国早期的文字。”

2007年7月,笔者又鉴定昌乐县收藏的一批有刻划骨头,笔者也认定并及时公开宣布:这是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的遗物,“是中国早期的图画象形文字。”

当时笔者认定这些骨头上刻的是一种文字,其主要根据有5点:

1、这些骨头上的刻划不是新刻,也不是自然形成的,是远古时期的人工刻划。后来随着对野外采集的草根腐蚀和虫蛀等自然痕迹对比分析,更进一步证明这是远古人工刻划的无疑。2010年9月,笔者将山东省淄博市出土的一块骨刻文委托云南大学物理科学技术学院刘强教授做微痕分析。其微痕分析图有三点很清楚:第一,每一笔的刻写起笔都用力重,笔画粗,笔划在刻写过程中逐渐变细、变轻、变浅,笔划的两侧都留有运刀刻写过程中的锯齿状崩痕;第二,通过每笔的起笔和收笔、各笔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和打破关系分析,这一字的笔划顺序自然,前后排列清楚;第三,这个字是从左向右用右手刻写。很明显是人工刻写的文字。

2、这些骨头上刻写的字符很多,应该是一种文字记事现象。

3、这些文字多是人物、动物和植物的图象形符号,“书画同源”在这里得到了很好解释。

4、这些刻写文字符号的布局和结构有规律可循,字体造型分类清楚,类似的字经常重复出现。已出现成行刻字 。

5、这些文字符号有的和甲骨文、彝文显出密切的源流与传承关系。近些年在山东省桓台和临淄等县市,以及河南省郑州和陕西省西安等地,都发现过龙山文化至商代早中期的文字

二、 骨刻文产生和流通的地域与分布特点

根据田野考古发掘出土的有关资料,以及笔者多年田野调查所掌握的骨刻文资料,可以确定骨刻文产生和流通的地区东起山东境内,西至甘青高原,南界苏北和皖北,北跨赤峰地区。横跨淮河、黄河和辽河流域。

其分布有以下3个特点:

1、赤峰地区的小河沿文化和鲁中南与苏北地区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中期的骨刻文产生较早,可能骨刻文首先产生自这几个地区。

2、东部地区早期的骨刻文字体造型多数比较复杂,图画字符特点明显,西部地区的骨刻文字体造型较简单,属简易文字符号。

3、发现骨刻文的地区和发现玉器的区域重合,只是玉器在这些地区产生的较早。

三、初步定名“骨刻文”

2008年以前,笔者将骨刻文称之为“东夷文字”、“早期文字”或“昌乐骨刻文”。2007年至2009年上半年,笔者发现除山东之外的陕西西安、内蒙古赤峰、河南郑州和江苏北部等地许多远古文化遗址都出土这种骨刻文。2009年9月,笔者将其定名为“骨刻文”

四、 骨刻文研究资料的三个来源 

目前笔者已掌握约3万件骨刻文资料。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考古工作者在田野发掘并已正式发表的骨刻文有5处。这是确定骨刻文年代、性质和分期的基础资料。分别是:

1).1985年至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长安县花楼子遗址陕西龙山文化地层中发掘出土12件刻字骨头。

2).200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陶寺遗址时,在一座龙山文化墓中出土一件骨耜刻文。                (3)、1996年至1997年,山东省淄博市文物局等单位联合发掘山东桓台县史家遗址岳石文化祭祀器物坑出土两件刻字骨头。

4).自1953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发掘河南省郑州二里岗商代中期城址时几次出土刻字骨头。

5).1977年春天,陕西周原遗址出土大批西周初期甲骨文,同时也出土了一些西周时期的骨刻文。

2、文物爱好者所藏骨刻文。笔者在鉴定和认定文物爱好者所藏骨刻文同时,抓紧对各个出土骨刻文的遗址进行调查,进一步确定这些骨刻文出土地点的真实性。

3、笔者在遗址调查时采集的骨刻文。笔者曾先后重点对山东境内的昌乐县袁家庄和任家河、寿光市圣城街、淄博市临淄区苏家庙以及内蒙赤峰迟家营子等古代文化遗址进行多次实地调查。不但在地面捡到一部分骨刻文,而且还多次在建筑工地大坑和崖坡断面的龙山文化灰坑中采集到几件骨刻文。

五、对骨刻文的几次科学测试和分析

2008年以来,我们对骨刻文科学测试与分析主要有三次:

1、2010年11月,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十四实验室测试3件圣城街遗址出土骨刻文。年代分别为距今3700年、3200年和3100年。

2、2011年9月,请云南大学物理科学技术学院对淄博地区遗址出土的一件骨刻文做微观分析,人工刻写痕迹十分清楚。

3、2013年1月,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采用改进的zernike矩对骨刻文通过技术分析,证明笔者对骨刻文字体造型和章法布局的分类是正确的。

六、骨刻文年代的初步科学推断

2007年7月,笔者根据考古类型学的器物类比法和出土骨刻文遗址的具体情况,对昌乐县收藏的一批骨刻文提出了推断其年代的7个根据。目前所掌握的骨刻文资料虽然较多,但真正有年代可考、或有明确地层关系、或能科学类比年代的还较少。主要有以下三种:

1、科学测试资料。2010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十四实验室测试3件圣城街遗址出土骨刻文的年代,是我们推断年代的基础。

2、考古发现资料。自上世纪30年代以后,考古工作者在田野考古发掘时已出土一些骨刻文,有些资料已正式发表。

3、笔者田野调查资料。2009年10月26日,笔者在山东省寿光市圣城街遗址龙山文化灰坑中采集到寿骨60;2011年12月25日,笔者和研究生在山东省昌乐县任家河遗址龙山文化灰坑采集到两块骨刻文 。2007——2012年间,笔者在调查山东中部地区遗址时发现三种情况值得重视:一是发现出土骨刻文的遗址多是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及商周时期遗址;二是都发现在几十万平方米以上的大遗址中,这些遗址有的已被确认为城址;三是发现骨刻文的遗址,主要是在其中心边长100米或200米的生活区范围内才有发现。

对骨刻文年代的推断,笔者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2005年3月,笔者初步认为骨刻文年代距今约4500——4000年;2010年1月,笔者又认为骨刻文年代距今约4600——3300年;2016年以后,笔者根据以上佐证资料,进一步认为骨刻文产生和流行使用的年代距今约在4600--2500年之间。

七、骨刻文的章法布局

2008年12月,笔者认为骨刻文章法布局主要有单字布局、组合字群布局和成行布局。特别是组合字群布局很有特点,可细分为字符组合和字符与图画符号组合两种形式:

1、字符组合。是指在一定空位上,中间刻一至几个字符,周围再刻写一些字符。

2、字符与图画符号组合布局,也是世界早期文字共同的特点。古埃及象形文字、苏美尔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以及古印度图章文字,甚至早期的玛雅文字都有这种组合特点。

八、骨刻文的字体造型分类

2011年11月,笔者把骨刻文字体造型初步归纳为写实物象型、主干分枝型和中心近似圆型三大类:

1、写实物象型。主要是人物和动物或近似人物和动物的符号型。

2、主干分枝型。其造型是由一根粗长主线为基础,然后在粗线的左右两侧分刻出一些短细线,类似于树枝形。它与今天西南地区彝族文字雷同处较多。

3、中心近似圆型类。其基本造型是中间有一个圆形或近似圆形的中心,周围向外辐射几根弯曲的线,有的线上还刻细线 。

 九、骨刻文与史前陶器符号的传承关系

中国境内的新石器时代陶器符号,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系统:

第一大系统是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崧泽文化陶器符号,其特点笔画简单,多取直笔,又基本上是由一至数笔横、竖和斜划组成 ,属简易符号。

第二大系统是淮河流域的双墩文化和黄河下游地区的大汶口文化等陶器符号。造型复杂多变,用笔随形取姿,直笔弧线皆用,多是对物象直观的描绘和组合指事,应属图画符号。

2012年1月,笔者从总的艺术风格分析,认为骨刻文主要是继承了第二大系统陶符的特点。双墩和大汶口文化陶符与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属直接的一脉传承关系。

十,骨刻文是甲骨文的主要源头

2009年8月,笔者明确提出“骨刻文是甲骨文源头”。骨刻文与甲骨文传承发展关系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

1、甲骨文始自盘庚时期,大约距今3300年左右,是骨刻文中晚期发展出来的专供商王室宗教祭祀用的一种新类型文字。

2、骨刻文和甲骨文都以骨头为刻写载体。

3、骨刻文中晚期的钻灼占卜刻辞为甲骨文所继承。

4、骨刻文的成行布局影响甲骨文,并发展成为中国文字主要的书写布局形式。

5、骨刻文的象形字对甲骨文有直接影响。“龙”、“凤”和 “鹿”等字在骨刻文和甲骨文的演变过程,可清楚地看出两者的传承关系。

甲骨文是骨刻文发展到中晚期出现的一种成熟文字,也可视为骨刻文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类型。骨刻文仍继续使用到两周时期。

十一、骨刻文与良渚文化文字的关系

发现骨刻文初始,笔者就认为“骨刻文是中国早期的一种文字”,因为良渚文化也出现了文字。1974年江苏省吴县澄湖良渚古井出土陶罐上横向刻写的四个字符、浙江省平湖市庄桥坟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两件石钺刻写文字等有代表性。只是有待今后进一步分析研究这些文字出土在良渚文化什么时期,进一步科学推断良渚文化文字出现和使用的具体年代。

骨刻文主要是刻在各种骨头上的文字。骨刻文时期虽然也发现了一些刻写在陶器和石器上的文字,但为数较少。良渚文化的两件刻字石钺和4个字的陶罐等可能是中晚期作品,良渚文化文字以后至甲骨文产生之间1000年左右的这段时间发展和延续还不清楚,良渚文化文字还不是甲骨文的直接源头,骨刻文是甲骨文的直接源头。

十二、骨刻文与彝文和水族文字关系蠡测

骨刻文的大量发现,窥测到与彝文关系非常密切 2012年1月,笔者初步认为骨刻文也是彝文的源头:

1、彝文也称“夷文”。可以推测,彝文和古东夷人有着密切关系。龙山文化时期及稍后一段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东夷人大量迁徙西南地区,彝文可能是其文化遗传。

2、骨刻文的字体造型多类似绘画,笔划或繁杂或简单,多用曲笔、弧笔和圆笔,也有直笔和折笔。发展到晚期,直笔和折笔逐渐多了起来。彝文的笔划少直笔,多曲笔和折笔,笔划类型复杂,两者的用笔相似之处显而易见。

3、骨刻文的字体造型中的主干分枝型,类似于树枝形,彝文就有树枝起源一说。

目前笔者对水族文字刚刚开始学习,至于骨刻文与它的关系,笔者初步猜测,可能与彝文有着相类似的关系。

十三、骨刻文与世界早期文字一致性的开始思考

古埃及象形字、苏美尔象形字和楔形字、中国骨刻文和古印度图章文字是世界上古老的四大文字体系。它们有三个共同特点:

1、都出现在纬线30度左右。这一东西漫长的气候温和地区,最宜于人类生存发展。

2、都出现在大河流域的中下游。这些地区当时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很快。

3、四大文字体系都流行字符与图画符号组合布局,造字规律和字体造型都可主要归纳为写实和指事。但也有不同处,古埃及和苏美尔文字属写实和写实性的几何造型,中国骨刻文和古印度文字多是绘画式的写实型。

其它三种早期文字在公元三、四世纪以前逐渐消失,中国文字自骨刻文以后,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至今天的楷书传承有序,一脉相承,是研究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唯一历史时间最长、发展序列最完善的文字。

十四、对骨刻文的试释及释读方法初探

2009年以前,笔者已释读龙、凤、尧、舜、鸟、人、豕、犬等字。龙凤应是图腾,尧舜对视相会。2012年1月,笔者提出释读骨刻文的五种方法,即考古类比直读图像解形法、历史考据法、指事组合破译法、与甲骨文金文比较顺读法、彝文比较释读法。

十五、中国早期几大文明区刍议

骨刻文和良渚文化文字都是中国早期文字,共同将中国文字史提前1300多年。2015年5月,笔者将骨刻文使用的范围分为东夷、华夏和东北辽河三个早期文明发展区,广大的南方地区,还有良渚文化(南蛮)和西南苗彝两个早期文明发展区。这五个早期文明发展区文字的发现与研究,把这段传说历史实证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