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刘凤君骨刻文研究的最新成果:龙山骨刻文

来源:齐鲁晚报2012年3月31日 编辑:风港

p41_1.jpg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先生编著的《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龙山骨刻文》出版了。济南章丘龙山镇城子崖是龙山文化的命名地,书中详细介绍了在龙山镇搜集的39件骨刻文。这也是刘凤君先生继《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昌乐骨刻文》和《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寿光骨刻文》之后出版的第三本骨刻文专著。

2005年以来,刘凤君先生根据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的资料,通过对全国近20位文物爱好者收藏的相关资料进行鉴定和综合研究,发现了中国早期的文字——骨刻文,距今3300—4600年,是继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陶符之后、甲骨文之前的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一种普遍文化现象。

这种骨刻文,实际上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田野考古时已多次发现。公开发表的资料已有多处:如1953年发掘郑州二里岗商代中期城址时出土一部分牛骨,其中一件牛肋骨上有刻字;1985年和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安花楼子遗址陕西龙山文化地层中曾挖出12片刻字骨头;1996年至1997年淄博文物局等单位联合发掘的山东桓台县史家遗址岳石文化祭祀器物坑出土两件刻字卜骨等都比较典型。另外,江苏高邮龙虬庄、山东邹平丁公龙山文化遗址和济南大辛庄商代中期地层也出土过骨刻文和刻字陶片。当时有的发掘者认为这些资料很重要,可能是文字或符号。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而且多被误认为是草根腐蚀的或虫蛀的。刘凤君先生则认为这是我们确认骨刻文是中国早期一种文字最直接、最科学的第一手资料。

受到考古资料的影响,自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开始,北京市、陕西西安市、河南郑州市、河北沧州市、江苏徐州市、内蒙古赤峰市和山东济南市、临沂市、潍坊市以及淄博市等地的许多文物爱好者都收集到了这种有刻画的骨头。

2005年春天刘凤君先生在济南看到一块刻着花纹的小骨头,当时他肯定地说:“这是史前的一块骨头,上面刻画的应该是字,这是一件很重要的文物,是中国早期的文字。”刘先生的发现和认识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些影响。2007年他又发现和鉴定了昌乐县收藏的一批有刻画的骨头,当时他也认定并及时公开宣布:这是“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的遗物,距今4000—4500年,属东夷文字,是中国早期的图画象形文字”。2008年刘凤君先生编著出版了《昌乐骨刻文》,许多媒体公开报道了刘教授的发现和鉴定结论,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随后,刘凤君先生对黄河、辽河和淮河流域的一些古文化遗址进行调查,对骨刻文取得了一些规律性认识;又通过鉴定,认定北京、西安、赤峰、潍坊和淄博等地文物爱好者收藏的相关资料是骨刻文,并解读了9个骨刻文字。2009年下半年,刘凤君先生将其定名为“骨刻文”,开始编著《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

《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龙山骨刻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研究长文《骨刻文与陶器符号和甲骨文源流传承及释读法研究》;第二大部分是图版;第三大部分是附录相关报道和评价文章。

该书介绍的39件骨刻文,件件精美,非常有代表性。研究长文科学深入,对骨刻文与陶器符号和甲骨文的传承关系、骨刻文字体造型的分类以及骨刻文的解读法等问题进行了科学而又详尽的论述。学界赞誉刘凤君先生“不但发现了骨刻文,而且把骨刻文的一些相关理论研究已阐释清楚,为今后骨刻文的研究提供了可遵循的较为系统的理论指导思想”,“是骨刻文的奠基之作”。

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2012-03/31/content_24990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