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学者鉴定昌乐骨刻文字获学术同行关注

近日,经过一年的广泛征求意见和进一步深入研究与调查分析,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邀请古文字研究权威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宇信教授等聚集昌乐,就“昌乐骨刻文字”进行座谈研讨,并形成初步结论。

自2004年以来,昌乐县收藏家肖广德在昌乐县袁家庄及其附近的纪台等古文化遗址上发现并收集了一批当地老百姓翻地挖出的带字骨头。2007年7月,刘凤君教授开始对带字骨头进行研究,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几十年的专业研究鉴定经验,他认为这批资料极为重要:如果真是从古文化遗址上收集来得,它应是山东龙山文化的遗物,是中国早期的文字;如果是后人刻的,应该有摹本,这摹本应是龙山文化的遗物,应该把它找出来。考虑资料的重要意义,刘凤君教授专程赶到昌乐,在肖广德家里,又看到了一百多块刻字的骨头。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和调查研究,刘凤君教授认为这批刻字的骨头是山东龙山文化中晚期的遗物,距今约4000—4500年,属东夷文字。很快刘凤君教授的鉴定意见在部分报纸、电视和网上发表与公布,引起了社会上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刘凤君教授的鉴定意见引起了昌乐县委、县政府和县政协的极大重视,他们全力支持刘凤君教授的深入研究,并与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签订了《昌乐骨刻文字研究项目协议书》,以进行深入的专业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在此次的座谈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在观看了大量骨刻文字照片和实物后,一致赞同刘凤君教授的鉴定意见,认为这批文字是比安阳甲骨文更早的一种原始文字,认为它与安阳占卜的甲骨文不同,是一批记事骨刻,应称为“昌乐骨刻文字”。同时,与会专家还强调了这批文字的重要性,认为它是继安阳甲骨文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应把它作为中国的一件文化大事来做。为此,王宇信教授还专门题写了“昌乐骨刻文字”作为纪念。目前,刘凤君教授正在主编《昌乐骨刻文字》一书,并筹备召开学术论证会和新闻发布会。

              作者:李森 新闻中心总编辑室 责任编辑:宜山 2008年8月6日